黄腹角雉
中文名称:黄腹角雉
中文别名:角鸡、吐绶鸟、寿鸡
拉丁学名:Tragopan caboti
命名人及年代: Geoffroy St. Hilaire, 1866
英文名称:Yellow-bellied Tragopan
分类地位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鸡形目 GALLIFORMES
科:雉科 Phasianidae
属:角雉属
外形特征
全长约50(雌)~65(雄)厘米。雄鸟上体栗褐色,满布具黑缘的淡黄色圆斑。头顶黑色,具黑色与栗红色羽冠。飞羽黑褐带棕黄斑。下体几纯棕黄,因腹部羽毛呈皮黄色,故名“黄腹角雉”。脸部裸皮朱红色;有翠蓝色及朱红色组成的艳丽肉裙及翠蓝色肉角,于发情时向雌鸟展示。雌鸟通体大都棕褐色,密布黑、棕黄及白色细纹,上体散有黑斑,下体多有白斑。
分布范围
黄腹角雉为我国特产鸟。产于浙江泰顺、文成、景宁、云和、丽水、遂昌、衢县、龙游;江西永新、井岗山、铅山、万年、上犹、崇义、大余;广东乳源、阳山、乐昌、曲江、连山、始兴、仁化、南雄、大埔、五华、潮州、怀集;福建武夷山;广西恭城、永福、灵川、兴安、富川、贺县、融安;湖南莽山。
生活环境
黄腹角雉栖息于海拔600至2000米的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内。栖息地内全年湿润温暖,年平均气温约15℃,年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年降雨量约2000mm。
生活习性
以蕨类及植物的根、茎、叶、花、果为食,也吃白蚁和毛虫。尤对交让木(Daphniphllum macropodum)的果实及叶有依赖性。交让木的果实及叶片,是黄腹角雉秋、冬季的嗜食对象,因而交让木也成为秋、冬季黄腹角雉的主要栖息过夜场所。交让木的分布与黄腹角雉的分布有较大的相关性。在树上筑巢,在粗大树干的凹窝处或水平枝杈基部以松针、枯叶、苔藓等编成简陋的皿状巢。
黄腹角雉身子粗笨,不善飞翔,喜欢潜伏,胆子很小,活动隐秘,反应迟钝,有时还会干出“埋头不见”的傻事。当听到危险响动时,它不飞不跑,站在原地不动,东瞧瞧,西望望。发现有人正逼近自己时,想逃已经来不及了,它就急中生“智”,一头钻进了杂草丛中,可是身子却仍然露在外面,好像鸵鸟一样,故又被人称作“呆鸡”。因此,它的天敌很多。
保护级别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红皮书濒危等级 :R(濒危)
IUCN等级:E
CITES : 1
《世界雉类保护行动计划2000-2004》确定的急需保护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