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蓝鹇
名称:蓝鹇
学名:Lophura swinhoii
英文名:Taiwan Blue Pheasant
别名:蓝腹鹇
分类地位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鸡形目 Galliformes
科: 雉科 Phasianidae
属: 鹇属 Lophura
种: 蓝鹇 L. swinhoii
分布:为我国台湾省特产鸟类。
外形特征
全长约80厘米。雄鸟羽冠和背部白色;上体余部及下体羽毛黑色而闪蓝色金属光泽;肩羽红褐色;脸部裸皮、肉冠及肉垂红色。尾羽除中央一对为白色外,皆为黑色而带蓝色。嘴淡角色,脚鲜红色。雌鸟体羽以红褐色为主,杂以黑纹及黄斑。
生存环境
栖息于海拔2700m以下的山地森林中,尤以茂密的原始阔叶林和成熟的次生阔叶林最为喜欢。常活动在山脊平缓、坡度在10°-60°,尤其在20°-30°之间、林下灌木发达而又不过于稠密的林下地上。
生活习性
习性: 常单独活动。通常5:00左右即开始活动,直到19:00左右停止,其中尤以晨、昏最为活跃,中午活动较差,晚上多栖息于树上。活动时常沿固定的路线进行,久而久之常常形成明显的’鸟径’。活动时常常昂首阔步,行动机警,受惊后迅速奔跑,羽冠耸立,尾羽微展,待跑到一定距离后再机警地观察动向,有时走走停停,四外观望。蓝鹇除善于在地面行走和奔跑外,也能飞翔和跳跃。跳跃时鼓动双翼作为辅助,但有时也不张翼。疾走时头前后晃动,尾略向下垂。通常无固有的领域和活动范围,亦无领域性行为,即使在繁殖期间亦如此。
食性: 杂食性。主要以植物的嫩叶、幼芽、花、茎、浆果、果实、种子以及根和苔藓为食。觅食活动主要在地面,常常快步行走,边走边啄食,即使在食物非常丰富的地方亦如此,显得很匆忙。觅食时或用脚爪刨开地面落叶和泥土再啄食,或用嘴直接啄食,除取食地面食物外,有时也通过伸颈或向上跳跃方式啄取灌木高处的浆果、嫩芽和昆虫。
保护级别
CITES濒危等级: 附录I 生效年代:1997年
IUCN濒危等级: 易危 生效年代:1996年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 生效年代: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