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 首页>
  • 科普教育
  • 分类
发表时间:2014/7/12 9:18:41 点击数:3385

四川山鹧鸪

 

四川山鹧鸪

中文名称:四川山鹧鸪

中文别名:砣砣鸡、笋鸡

拉丁名:Arborophila rufipectus

英文名:Sichuan Hill Partridge

分类地位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鸡形目GALLIFORMES

科:雉科 Phasianidae

属:山鹧鸪属 Arborophila ardens

外形特征

全长约30cm,体重350~470克。

雄鸟额白,头顶棕栗;眉纹和两颊黑色,耳羽栗色。上体以暗绿色为主,具较宽的黑色横斑和不规则的细纹。喉白色,上喉具黑色纵纹。上胸和两胁灰色,杂以栗斑。胸部的栗斑连成一大块栗色的胸带。下胸和腹白色。尾羽茶绿色,具4~5道黑色横斑。

雌鸟的额基和眉纹黑色,具浅黄色纵纹,头顶和枕部橄榄褐色。上体橄榄褐色,具黑色横斑,上喉淡黄色,具卵圆形黑色端斑,下喉淡赭橙色。胸棕灰色。腹白色。两胁灰色,具窄的灰白色和锈栗色纹。

虹膜灰褐色,嘴黑色,腿、脚赭褐色。

分布范围

没有亚种分化。是中国特有的鸟类。分布范围极狭窄,迄今仅发现于我国四川省的屏山、甘洛、马边、峨边、沐川等县。

生活环境

栖息于海拔1200~1900m的栎、栗、杜鹃、油茶等长绿阔叶林下的浓密竹丛和灌丛(包括胡颓子、悬钩子、野樱桃等)中,此间高度亦常见有白鹇、红腹角雉和白腹锦鸡等。

生活习性

常单独或组成5~6只的小群活动。性情机警,善于藏匿。在地上奔跑迅速,受惊后常静伏不动或以奔跑逃避敌害,仅在危急和迫不得已时才起飞,但飞不多远又落下,很快钻入草丛、灌丛或竹丛中逃跑。通常在林下落叶层较厚的地方刨食。主要食物有栎、胡颓子、悬钩子等。白天常在地面上觅食,夜间在竹枝或灌丛上过夜。

李桂垣等(1974)曾剖检9个鸟胃.其内含物有:蜗牛(1次)、蛞蝓(2次)、蜈蚣(2次)、蚂蚁(1次)、鞘翅目昆虫(1次)、鳞翅目昆虫(1次)和栎(4次)、胡颓子(3次)、荚迷(2次)、悬钩子(3次)等植物种子和果实。

鸣声

平常时期:四川山鹧鸪在领域内发出各种鸣声主要是提高该物种的广义适合度,使该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并更好地繁衍。鸣声酷似“ho-wo, ho-wo”,受惊时边跑边发出“sheer,sheer”“ka-ka-ka-ka”的鸣叫。

保护级别

保护级别: 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列为濒危种

IUCN1994年列为濒危种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海榆中线27公里处) 旅游热线:(86)0898-68526666 68529999(海口办) 65569366(景区办)
版权所有© 2012-2018 版权所有: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 琼ICP备13001955号 技术支持:中企在线  网站统计[总访问人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