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猴
中文学名: 台湾猴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Swinhoe, 1863)
英文俗名: Taiwan (Formosan) Macaque
分类地位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猴科 Cercopithecidae
属: 猕猴属 Macaca
种: 台湾猕猴 M. cyclopis
形态特征
台湾猴的体形酷似猕猴,它们的尾巴都超过体长的二分之一,不过台湾猴的尾巴在比例上更长一些,也比猕猴较小而胖。雄兽的体长为44—54厘米,尾长为38—39厘米;雌兽的体长为36—45厘米,尾长26—45厘米。身体的毛色主要为蓝灰石板色或灰褐色,没有任何桔红等鲜艳的颜色,额部裸毛呈灰黄色,头圆毛厚,面部比较平坦,呈肉色或比肉色稍微深一点,但不象其他猴类那样呈红色或白色,颊部生有浓密的须毛,顶毛向后披散。四肢毛色深暗,手、足均为黑色,故又得名“黑肢猴”。雄兽的生殖器的结构与猕猴、日本猴、食蟹猴等属于同一类型。在排卵期时,雌兽的臀部、大腿、尾巴根等部位有明显的红肿现象。尾巴很粗,尾毛浓密,基部为橄榄色,端部则为灰色,中部有明显的黑色条纹,下部相对较为苍白。
分布范围
台湾猴仅产于我国台湾,最早被发现于南部沿海的石岩地区,所以又有“岩栖猕猴”的名字,以高雄的寿山密林中最多,故称台湾猴。毛绒较厚,似羊毛状,背毛橄榄褐色,腹面灰白色,股间有黄褐色大斑。由于四肢近于黑色,故又称“黑肢猴”。颏面及臀疣近浅红灰色,由额中间至鼻端有1条纵行褐色细毛,颊须暗色而有围巾状长毛。尾粗大,尾毛较多,尾端背面近于黑色。为世界上稀有的珍贵动物,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年曾发现有全身白毛的个体,尤为珍贵。目前已知的分布地点有:光复、彰化、玉里、延年、乌来、泰顺、太平山、台中、台东、三峡、扇平、明潭、屏东、南投、木栅、台南、垦丁、宜兰、恒春、关山、嘉义、高雄、清水沟、溪头、八挂山、鞍马山、花莲、太鲁阁等地。
生活习性
它是昼行性、半地栖的动物,感觉灵敏,行动迅速,以各种野果、树叶、昆虫、蛙类等为食,尤其喜欢吃蝗虫,有时成群结队地盗食农田中地谷物、瓜果等。平时营家族式群居生活,婚配为一雄多雌制,每个群体中由一只成年雄兽担任首领,成年雄兽大多性情暴躁,喜好争斗。
栖息于岩壁和山林之中,为半地栖动物,取食各种野果、树叶、昆虫、蛙类,有时也盗食农家的谷物和瓜果。多结成一雄多雌的家族群,以一体魄强壮的成年雄性作为首领。
濒危等级
IUCN濒危等级: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
生效年代: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