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 首页>
  • 科普教育
  • 分类
发表时间:2014/7/10 17:28:42 点击数:3335

黑麂

 

黑麂

中文名称:黑麂

拉丁学名:Muntiacus crinifrons

俗名:红头麂,蓬头麂、红头青麂、乌金麂,奉化人也叫乌獐

英文名:Black fronted Muntjac

分类地位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鹿 科(Cervida)

属: 麂属(Muntiacus)

外形特征

黑麂是麂类中体型较大的种类。体长100~l10厘米,肩高60厘米左右,体重21~26千克。雄性具角,角柄较长,头顶部和两角之间有一簇长达5~7厘米的棕色冠毛。冬毛上体暗褐色;夏毛棕色成分增加。尾较长,一般超过20厘米,背面黑色,尾腹及尾侧毛色纯白,白尾十分醒目。

眼后的额项部有簇状鲜棕、浅褐或淡黄色的长毛,有时能把两只短角遮得看不出来“蓬头麂”之名就是从此而来的。

分布范围

黑麂是我国的特产动物,没有亚种分化,分布范围十分狭小,仅见于浙江的桐庐、安吉、余杭、临安、富阳、诸暨、建德、淳安、东阳、金华、开化、常山、衢县、遂昌、武义、晋云和龙泉、庆元等县,偶见于临海县;安徽的广德、宁国、泾县、青阳、贵池、石台、太平、旌德、绩溪、歙县、休宁、黟县、祁门、东至等县;江西的婺源、玉山县;福建的浦城县,整个分布区濒及4省39个县,面积约7.65万平方公里。

生活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为1000米左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灌木丛中,比其他麂类栖息的位置较高。

生活习性

早春时常在茅草丛中寻找嫩草;夏季生活于地势较高的林间,常在阴坡或水源附近,偶尔也到高山草甸;冬季则向下迁移,在积雪的时候被迫下迁到山坡下的农田附近,大多在阳坡活动。大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白天常在大树根下或在石洞中休息,在陡峭的地方活动时有较为固定的路线,常踩踏出16~20厘米宽的小道,但在平缓处则没有固定的路线。胆小怯懦,恐惧感强,稍有响动立刻跑入灌木丛中隐藏起来。一般雄雌成对在一起,活动比较隐蔽,有领域性,一般在领域范围内活动,还具有惊人的游泳本领。

有游走觅食的习性,在一定的范围内来回觅食,直到吃饱为止。主要以草本植物的叶和嫩枝等为食,种类多达近百种,包括伞菌、三尖杉、矩圆叶鼠刺、杜鹃、南五味子、爬岩红等。曾在它的胃内发现过一些碎肉块,表明它能偶尔也吃动物性食物,这在鹿类动物中还是绝无仅有的。

保护级别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易危

特有种:是

濒危等级:渐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海榆中线27公里处) 旅游热线:(86)0898-68526666 68529999(海口办) 65569366(景区办)
版权所有© 2012-2018 版权所有: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 琼ICP备13001955号 技术支持:中企在线  网站统计[总访问人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