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金丝猴
学 名:Rhinopithecus bieti
英文名:Yunnan sunb-nose monkey ;Black Snub-nose monkey
别 名:黑金丝猴、黑仰鼻猴、雪猴、花猴、大青猴、白猴、飞猴,藏语中称其为“知解”,傈僳族语称为“扎密普扎”,白族称为“摆药”(按:白文baip hhod,白猴之意)。
分类位置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猴科 Cercopithecidae
属: 仰鼻猴属 Rhinopithecus
种: 滇金丝猴 R. bieti
外形特征
虽名为“金丝猴”,实际并无金黄色的毛。身体较川金丝猴稍大,体长740-830mm,尾相对较短,略等于体长,约510-720mm,但比较粗大。身体背面、侧面、四肢外侧,手、足,和尾均为灰黑色。在背面并具有灰白色的稀疏长毛。颈侧、腹面、臀部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澜沧江与金沙江之间云岭山脉主峰两侧的高山深谷地带,面积约20,000km2,向北延伸达西藏境内的宁静山脉,包括云南德钦县、维西县、丽江、剑川县、兰坪、云龙县等县,以及西藏芒康县境内。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海拔3,300-4,100m 左右的高山暗针叶林带。是目前发现的居住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的猴群不大,多为20-60只,尚未发现有150只以上的大群。为多雄多雌的混合群体,有社群等级行为。无明显的季节性的垂直迁移现象。活动范围与猴群大小有异,约20-133.4 km2,其平均密度为1.12-2.5只/ km2。主食针叶树的嫩叶和越冬的花苞及叶芽苞,也食松萝和桦树的嫩枝芽及幼叶,5-7月还吃箭竹的竹笋和嫩竹叶。11月中旬所观察到的猴群中,成年雌猴几乎都抱有幼仔,且大小都比较整齐,据其形态,估计大多是在7-8月出生的。由于它们栖息地比川金丝猴海拔高,故产仔要迟2-3月。
种群现状
据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调查报道(李致祥等,1979年;马世来等,1984-1985年;杨德华等,1981年;白寿昌,1988年;王应祥等,1985-1988年),滇金丝猴仅分布于滇西北,北起西藏芒康,南至云南云龙一个狭窄的高山深谷地带,猴群数量较少,一般仅20-60只,很少超过100只大群,估计种群总数在云南难以逾越1,000只(白寿昌,1988年);西藏芒康约1,000只(尹秉高、刘务林,1993年)。
濒危等级
CITES濒危等级: 附录I 生效年代: 1997
IUCN濒危等级: 濒危 生效年代: 1996
IUCN濒危等级: 生效年代: 2003年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濒危 生效年代: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