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公益

  • 首页>
  • 爱心公益>
  • 详细介绍

发表时间:2024/8/21 14:37:23点击数:723 

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珍惜,让动物不再“珍稀”

生物多样性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不仅是一句口号

 

 

野生动物生存

面临严峻挑战

 

 

每年的4月8日是 “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据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全球风险报告》的长期预测中,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崩溃被列为十年后世界将面临的第三大威胁;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野生动物迁徙物种保护公约》首次进行的评估报告中显示,迁徙物种主要面临的风险因素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过度开发和栖息地丧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表示,目前有44000多种物种面临灭绝威胁,占所有评估物种的28%。

图片来源:世界经济论坛

总而言之,目前地球野生动物的生存处境不容乐观,在此,海野向社会各界呼吁,增强对珍稀野生动物的关注,重视相关工作,有组织,有条理保护、救助珍稀野生动物。

什么是珍稀动物

 

 

想要进行保护,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珍稀动物(Rare Animal)。

珍稀动物是在自然界较为稀有和珍贵的动物。由于数量稀少,更易濒临灭绝。据估计,全世界每天约有75个物种灭绝,平均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简称IUCN,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全球性非营利环保机构,也是自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唯一作为联合国大会永久观察员的国际组织。1948年在法国枫丹白露(Fontainebleau)成立,总部位于瑞士格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编制并实时更新着一份著名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Red List of Endangered Species)

该名录由物种存续委员会(SSC)及几个物种评估机构合作编制,每年评估数以千计物种的绝种风险,将物种编入9个不同的保护级别:灭绝(EX)、野外灭绝(EW)、极危(CR)、濒危(EN)、易危(VU)、近危(NT)、低危(LC)、数据缺乏(DD)、未评估(NE)

 

网址:www.iucnredlist.org

 

 

 

“伞护种”与“旗舰种”

 

 

想要进行保护,需要知道保护生物学中的两个概念,叫做“伞护种”和“旗舰种”。    

伞护种(英语:umbrella species)指那些生存环境需求能够涵盖许多其他物种生存环境需求的物种。早在1984年,布鲁斯·威尔科克斯(BruceA. Wilcox)提出了这一概念。通过保护“伞护种”可以同时对其他物种提供保护伞,故被称为伞护种。伞护种可用来确定应被保护的生存环境的类型与面积,常用于自然保护区的规划。

旗舰种(英语:flagship species)指能够吸引公众关注的物种。旗舰种的选择并不完全基于生态学意义上的重要性,而是注重它的公众号召力与吸引力。旗舰种能在地区或世界的范围之内吸引公众对其保护行动进行关注,常用于宣传用途,通常是某些特殊生态系统的标志。

 

虽然濒危物种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也存在积极的情况。我国通过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使大熊猫、亚洲象、东北虎豹、海南长臂猿、朱鹮、珙桐等旗舰物种野生种群持续增长,逐步摆脱濒临灭绝的风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总体上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发展态势。而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正是响应国家部署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积极践行者和推动人。

海野里的珍稀动物们

 

 

在海野园区内,生活着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野生动物,一起来看看它们的生活状态吧~

大熊猫

海野顶流现身!快快看过来!

本熊马上11岁咯!打算还是好好努力做个吃货!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别名:猫熊、竹熊、银狗、洞尕、杜洞尕、执夷、貊、猛豹、食铁兽,IUCN(VU)易危。

国宝大熊猫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它有着独特黑白相间的毛色和憨厚可爱的圆壮的体型。大熊猫同时符合了伞护种与旗舰种的要求,它们生存的大环境——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一级保护的除了大熊猫外,还有金钱豹、金丝猴等13种,二级保护的有猕猴、藏酋猴等44种。在保护大熊猫和栖息地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对这些动物的良好保护。白颊长臂猿

别再叫我猴了!!这回记住我的名字哦~

我们是亮亮/命大,我们俩可是官配cp哦~白颊长臂猿(学名:Nomascus leucogenys),保护等级:IUCN(CR)极危;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体长为45-62厘米,体重5-7千克。腿短,手掌比脚掌长,手指关节长;身体纤细,肩宽而臀部窄;有较长的犬齿。体毛长而粗糙,雄兽以黑色为主,混有不明显的银色,只是面颊的两旁从嘴角至耳朵的上方各有一块白色或黄色的毛,雌兽体毛为桔黄色至乳白色,腹部没有黑色的毛,从而区别于黑冠长臂猿。

 

他们栖息于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雨林,树栖。白天活动。善于利用双臂交替摆动,手指弯曲呈钩,轻握树枝将身体抛出,腾空悠荡前进,为中、老、越三国交界地区的特有种,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该物种的野外总数不足100只,属于高度濒危的物种。

亚洲象

大家好呀,我叫庄布,别看我个头大,其实我是位温柔的女士捏~

 

 

温柔的亚洲象庄布与好朋友梅花鹿形影不离

 

亚洲象(学名:Elephas maximus Linnaeus ),别名印度象、大象、亚洲大象,属于长鼻目、象科。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长达1米多的象牙,是雄象上颌突出口外的门齿,也是强有力的防卫武器。象的眼小耳大,耳朵向后可遮盖颈部两侧。四肢粗大强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皮厚多褶皱,全身被稀疏短毛。头顶为最高点,体长5~6米,身高2.1~3.6米,体重达3~5吨。 

 

野生亚洲象现已很少,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驯养的家象、役象很多。中国的野生象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与缅甸、老挝相邻的边境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屡遭猎杀,破坏十分严重。秦岭羚牛

海野的热带生活就是好,欢迎来车行区看看我的室外“大别墅”!

秦岭羚牛(学名: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别名:羚牛陕西亚种、羚牛秦岭亚种、秦岭金毛扭角羚。保护级别:IUCN易危(VU)、《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秦岭羚牛全身毛色为淡金黄色或棕褐色。颌下和颈下长着胡须状的长垂毛。雄性和雌性都有粗大的角,角尖光滑,从头顶先弯向两侧,然后向后上方扭转,角尖向内。体形粗大,四肢粗壮,肩高大于臀部,体长约1.8米,成年雄性可达到2米以上。其毛色色泽依老幼而不同,遍体白色或黄白色,老年个体为金黄色,背中不具脊纹,幼体通体为灰棕色。

秦岭亚种是四个亚种中最漂亮的亚种。秦岭羚牛与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并称为“秦岭四宝”,由于“秦岭四宝”主要生活在陕西的秦岭山脉中,所以陕西人将这四种珍稀国宝称之为秦岭四宝。环尾狐猴

我的名字你可能不记得,但你一定知道“拥抱太阳”!

 

环尾狐猴(学名:Lemur catta),别名:节尾狐猴。保护级别:CITESⅠ、IUCN濒危(EN)。环尾狐猴头体长约为30-45厘米,尾长为40-50厘米,体重约2千克左右。头小,额低,耳大,两耳都长有很多茸毛,头部两侧也是长毛丛生,吻部长而突出,下门齿呈梳状,使得整个颜面看上去宛如狐狸,所以被称为狐猴。

 

但它的身体却更像猴类,身体背部的毛呈浅灰褐色,腹部为灰白色。额部、耳背和颊部为白色,与黑色的吻部和眼圈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色彩,十分有趣。特别是那条具有11-12个黑白相间圆环的长尾,是其独一无二的特征,极易与其他狐猴区别开来。

双角犀鸟

“我是云南的,云南西双版纳的~”

芜湖起飞咯~

 

看我拉风的外表,这都拿不下你?双角犀鸟(学名:Buceros bicornis),别名:大斑犀鸟、印度大犀鸟。保护级别:IUCN易危(VU)、CITESⅠ、《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双角犀鸟是大型鸟类,体长119-128厘米,翼展146-160厘米,重量2.15-4千克。成鸟长着一个30厘米长的大嘴和一个大而宽的盔突,盔突的上面微凹,前缘形成两个角状突起,如同犀牛鼻子上的大角,又好像古代武士的头盔,非常威武,因此得名双角犀鸟。

犀鸟的大嘴看起来很笨重,实际上它既是工具又是武器,使用起来却非常地灵巧,可以轻松自如地采摘浆果,轻而易举地剥开坚果,还能得心应手地捕捉鼠类和昆虫。主要以各种热带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大的昆虫、爬行类、鼠类等动物性食物。分布在东南亚一带,中国仅分布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

水巨蜥

哎慢点慢点,动作这么快干啥?

你的小可爱突然出洞水巨蜥(学名:Varanus salvator)别名:圆鼻巨蜥、巨蜥、四脚蛇、鳞虫、大四脚蛇,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身长一般超过1米。水巨蜥是我国蜥蜴中最大的一种,也是世界第二蜥蜴,仅次于科莫多龙。长可超过2米,马来西亚曾经有2.7米的记录。尾长约占五分之三。全身密被细小鳞片,头窄长,吻较长,尾侧扁如带,四肢粗壮。鼻孔在近吻端处。舌较长,前端分叉较深。尾背鳞片突起形成两列嵴。背面为黑色,杂有黄色斑纹。腹面为淡黄色或灰色,散有少数黑色斑纹。尾部则为黑黄相间的环纹。

成年水巨蜥一般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的红树林、沼泽、山区的溪流附近,常到水中游泳,亦能攀附矮树。以小型哺乳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鱼类、蛙类和腐尸为食,性情凶猛好斗。大多数时间栖息于树上。水巨蜥比大多数其他巨蜥体温低,小环境使得它们能保持相对恒温。它们的代谢也比其他巨蜥慢,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都躺在水岸附近并且在清晨活动。晚上躲藏在树洞、洞穴或厚植被中。

海野一直在努力
 
 
海野开园28年,致力于以绿色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打造“生态海野、科技海野、教育海野、文化海野、爱心海野、国际海野”六大品牌核心价值,推进海南绿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并在动物保护、动物育幼、动物迁地保护、自然教育等方面取得累累硕果。
与伦敦动物学会联合成立海南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尚晓董事长与英国伦敦动物学会动物研究所塞缪尔.特维博士(Dr.Samuel Turvey)为合作研究基地揭牌。
 
 
2019年,与海南大学林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合作育人基地。
 
 
2020年,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协同育人中心。
 
 
2021年,与海南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科研教学实践基地。
 
 
海南大学野保管理专业学生《普通动物学》课程实践。
2023年东北林业大学聘任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尚晓为校外行业导师,并与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签署深度合作协议。2023年,首届GOHRP国际青年行动(海南)线下研学团队走进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开展One Health(全健康)海南线下研究型研学活动。
2024年4月2日,经全面的考察和调研,中国全健康研究网络理事会启动表决程序,海野全票通过成为中国全健康研究网络(CCOH)成员单位!
2016年8月31日,海口市林业行政执法支队和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联合成立的海口市陆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于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挂牌成立。救护中心直属于海口市林业局,主要职责为负责收容、救护、放归非正常来源的野生动物,开展全省范围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和形式多样的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救护中心成立以来,救护了蟒蛇、猕猴、龟类、鸟类等数千条(只)珍稀野生动物。
 
 
2018年海口市陆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救助蟒蛇。
 
 
 
2021年海野救助团队将救助重获健康的圆鼻巨蜥放归自然。
海野成功育幼并顺利长大的东北虎“旦旦”儿时照。
海野积极举办各项公益科普研学活动,坚持自然教育。
 
 
莫等珍稀才去珍惜人类无法孤独行于世间未来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现在和海野一起行动起来为生命的延续而奋斗!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海榆中线27公里处) 旅游热线:(86)0898-68526666 68529999(海口办) 65569366(景区办)
版权所有© 2012-2018 版权所有: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 琼ICP备13001955号 技术支持:中企在线  网站统计[总访问人数: ]